1实验背景
2实验目标 II.识别屏幕变形的阶段性力学特征及能量耗散机理。 3实验简介 3.2 实验步骤:首先在屏幕表面制备高对比度散斑图案,将钢球置于释放机构上,触发钢球自由落体撞击屏幕,同步启动高速摄像机捕获完整动态响应过程,提取序列图像,采用千眼狼数字图像相关DIC软件解析位移场演化特征。 4实验数据解析 I. t=0~2.4 ms:能量初始输入期 钢球撞击屏幕瞬间,冲击点区域迅速产生局部凹陷,形成一个明显的环形波纹,该波纹以撞击点为中心快速向四周扩散,2.4 ms时达到首个形变峰值,撞击点附近阶段点合位移达0.32 mm,此阶段以局部压缩与弹性变形为主,冲击能量集中于冲击点附近,尚未激发全局振动。 II. t=2.4~5.0 ms:能量快速传播期 2.4 ms后,环形波纹继续向四周呈辐射状传播,波纹幅度逐渐减小,表明屏幕材料内部的应力波在传播中逐渐衰减,同时屏幕左上角位移梯度较右下角更陡,表明屏幕材料局部刚度存在差异,能量由中心向四周梯度扩散,边角区域开始承受弯曲应力,部分冲击能量转化为结构振动能。 III. t=5.0~6.8 ms:能量回弹重分布期 5.0 ms后,在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效应下,局部能量集中,撞击点附近阶段点最大合位移达到峰值1.4 mm,变形形态由“梯度起伏”向“中心凹陷”过渡。 IV. t=6.8~10 ms:能量耗散期 6.8 ms后屏幕进入自由振动阶段,撞击点附近阶段点位移在1.1~1.4 mm区间振荡,未出现明显的二次变形,表明冲击能量已通过材料阻尼和结构振动逐步耗散完毕。 5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采用中科君达视界提供的千眼狼高速DIC仪器完整捕获了电脑屏幕在钢球跌落测试中10 ms内的动态响应过程,基于位移云图的时序分析,重点解析了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回弹、能量耗散4个典型变形阶段位移场演化,实验发现屏幕的冲击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结构响应特征,各阶段对应不同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状态及受材料阻尼和结构边界条件的影响情况,帮助工程师定位屏幕材料的优化方向。
电话:400-859-1866
邮箱:sales@agiledevice.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富煌新视觉大厦
微信公众号
官方抖音